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陸運會 5A 全體照


開開心心陸運會

穿著班衫, 舉起班牌

願友誼永固, 願健康精神!

 5A 萬歲



Admission Grade 2010-2011


CUHK: http://www.cuhk.edu.hk/adm/jupas-grades/2010.html

UST: http://join.ust.hk/pdf/2010.pdf

CityU: http://www.admo.cityu.edu.hk/undergrad/jupas/grades2010

PolyU: http://www28.polyu.edu.hk/aseprospectus/jsp/entrance_req_print.jsp?letter=all&websiteId=1&schemeId=201010&langId=1

HKBU: http://buar.hkbu.edu.hk/uploads/ ... s/jupas/bu_2010.htm

LingNan: http://www.ln.edu.hk/admissions/da/jupas/scores.php

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What leads to success?


三分鐘短講簡述成功之道, 你真的想知道嗎? 知道後還要實踐才可得著. 試試聽一聴, 看你可否找出八個成功之要素.
  1. The first thing is Passion. ( 擁有熱情 )
  2. Work. ( 認真工作 )
  3. Good. ( 擅長某些事 or 擁有專長 )
  4. Focus. ( 專注於一件事 )
  5. Push. ( 讓自己不斷進步 )
  6. Serve! ( 為他人提供服務 )
  7. Ideas. ( 富有創意的想法 )
        * Listen (聆聽)
        * Observe (觀察)
        * Be Curious (好奇心)
        * Ask Questions (時常發問)
        * Problem Solve (解決問題)
        * Make Connections (多多交流)
  8. Persist. ( 無條件的堅持下去 )

2010年9月21日星期二

大學資訊日 2010

Information Day 2010

18/9 (Sat) The HK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5/9 (Sat) The HK Polytechnic University                            
9/10  (S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9/10 (Sat) City University of HK                                              
23/10 (Sat) HK Baptist University                                           
23/10 (Sat) The HK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3/10  (Sat) 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30/10 (S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30/10 (Sat) Lingnan University                                                 
6/11 (Sat) 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新高中各大學收生要求

這裡有一個 pdf 檔, 詳細列明八大學各科收生的要求, 同學可以慢慢細心比較.


  1. 一般而言, 最低要求為 3322 (英中數通);
  2. 預計有二萬三千人達標, 每年資助大學學位約一萬四千個;
  3. 即考獲基本要求不代表有學位;
  4. 部分院校成績要求「超出預期」,相信校方希望設定較高門檻,避免成績較低的學生出現「幻想」,以及提升學院整體收生質素,估計屆時收生實際要求可能比最低要求還要高;
  5. 中學文憑試3級成績介乎會考D至C級之間,科大要求學生兩個選修科均考獲3級的要求偏高
  6. 很多商學院, 工學院及理學院均要求數學達三級或以上
  7. 確認「學生學習概覽」能為大學提供理想的參考資料。在新學制下, 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生學習概覽」, 內容可包括:





    • 「 其 他 學 習 經 歷 」;
    •  校 外 的 表 現 / 獎 項 ;
    •  校 內 學 科 成 績 ; 以 及
    •  學 生 的 自 述( 例如:重點描述印象深刻的學習經歷或為事業訂立的目標)。

2010年9月10日星期五

吃剩的炸雞,竟有這樣的去處


回家見到讀中五的女兒,二話不說就拉著我硬要分享一個吃炸雞的故事,她說這是一個傷感的故事,亦是一個充滿歡樂畫面的故事,起初我以為女兒又找到甚麼環保的故事,訴說吃肉的害處,我女兒已經成功戒除吃豬牛雞的肉食習慣,只不過今次片中的主角,是人類自己。

短片有六分鐘,是2006年柏林影展短片第一名。 類近紀錄片,字幕提及這是真人真事,我亦相信在某些貧困地區,温飽依然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看罷有點兒不知所措,為自己的富足感到欣慰?為自己身處的地點感到幸運?為自己的浪費感到有點兒自責?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中學生管理時間的方法

「時間是最稀有的資源,不能管理時間,就不能管理其他的事情。」

以上是現代管理學之父杜拉克的名言。他這句話是十分正確的。生活在這一個都市,我們中學生也免不了捲入忙碌的旋渦。缺乏良好的時間管理,不但工作無法按時完成﹐而且會使人煩惱不堪的。中學生除了要應付多個學科,還有林林種中的課外活動,如何能駕馭得來?因此,時間管理成為我們必需學習的技巧。

關於時間管理的研究,不少的學者和研究所都發表過。如美國耶魯大學,就曾列出時間管理的七大要素
(1) 先擬定出你期望達到的目標;
(2) 列出好處;
(3) 列出可能的障礙點;
(4) 列出所需資訊;
(5) 列出尋找支持的對象;
(6) 訂定行動計劃;
(7) 訂定達成目標的期限。

耶魯大學的這項研究是時間管理技巧較全面的展示,然而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姆士於一八巴七年發行的大眾科學雜誌就更細緻地針對人們管理時間的一大弊病——拖延,作出了精闢的述說:「第一,當你讀完這章節,已經有了動機,便立即決定要開始作改變。當迅速踏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第二,別試圖在太短時間內做太多事。不要推翻自己整個習慣,只需強迫自己現在就去做你所拖延的事情。然後,明早開始,每天都從你待辦列表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

對於前述權威性的理論,我們當然該好好吸收。雖然那些技巧是適用於所有人,但作為中學生,那些技巧的運用就有一點相異。於是,我參考前人論述並加入個人意見,先歸納出在良好時間管理中該做的事和不該做的事,然後再在兩類中加入具體技巧和說明。

第一類:該做的事
以下我將列出四項事情,都是良好管理時間的方法。

(一) 立定目標
  • 就如我們喜愛的射飛鏢遊戲般,必須有靶,才有中靶的的機會。管理時間也是同樣道理,不定下目標,到一定年齡時才驚覺自己做的事是漫無目的,那過去的時間就白白花了。那為什麼立定目標是排在首位呢?就是因為及早立定目標是與我們將來的成就有關的。跟據耶魯大學的研究,只有百分之三的學生會為自己訂立目標,而這百分之三的學生,其將來成就比其餘百分之九十七學生之總和還要高。可見訂立目標的重要。
  • 而做為中學生,可以先訂立長期和短期目標,然後再分成學業、人際關係等方面。如高中生就可以訂定將來文憑試的目標成積。
(二) 切勿拖延
  • 正如前面引述的學者的言論,拖延是人們浪費時間的元凶。對中學生來說,也愛拖延做自己不喜歡的功課,如作文功課,很多學生都不喜歡,但為了良好管理時間,必須先做。
(三) 設定優先次序
  • 學生一天要應付大量不同的工作,但當中重要的事情一般只佔二至三成。有些學生就是毫不考慮事情的緩急輕重,只顧忙碌,其實回頭才發現自己也不知道在忙什麼。建議學生把事情分為緊急、非緊急以及重要、不重要四類,把事按次序做好。
(四) 設定完成時間
  • 一天工作很多,如不訂下每項工作的完成時間,只會使有些功課用的時間太多,有的則過少。如明天有數學測驗,就訂立以兩小時完成,然後用一小時做功課。這項技巧不只適用於功課,其他如休憩、玩樂和練習樂器等也適用。

以上四點是為了良好管理時間該做的事,接著就談談一些影響時間管理而不應做的事。

第二類:不該做的事
(一) 開會或課後預備小組討論
  • 中學生由於參加了不同的活動或是課堂的要求,開會是少不免的。但有沒有發現,會議/小組討論通常因成員遲到出席或種種原因而致使不能準時開始和結束呢?其實一般的會議或小組討論實質只需十五至三十分鐘,所以刻意的話,必須準確控制開會時間。
(二) 聊天 (以前多是電話聊天,現在變成社交網站 facebook,twitter,MSN, 微博)
  • 很多學生都有一種習慣,就是接上電腦後就不自覺和朋友聊起天來。有時候數分鐘,但有時甚至以小時計。其實時間就是這樣輕易地浪費了。
時間管理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若細心比較有良好時間管理的和沒有的人,會發現兩者生活有很大分別:沒有良好時間管理的人生活凌亂,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嗟怨憂愁特別多;相反,有良好時間管理的人生活有條不紊,做事衝勁十足,格外能幹,而且人也開朗友善得多。這裡分享了一些中學生管理時間的方法,也願能管用。若適用的話,就要馬上行動。願你也可以駕馭時間,馬上建立起輕鬆生活!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西崎崇子嚴教有心人 - 給教師的我作為反思

亂讚只會害了小孩
在父親自幼薰陶下,西崎崇子習慣做事認真嚴謹,學生在上下課前都要行禮,上堂時亦要態度認真,絕對不能「玩玩下」。她說﹕「我不准學生懶惰。我很嚴格的,學生必須聽從我的指導,也不可駁嘴,這是教育應有的態度。我見到很多小朋友很反叛,對自己的爸媽也沒禮貌,不聽爸媽的指示。」
雖說上課時十分嚴謹,但下課後,西崎崇子跟學生們很親密,每次見面和離開前會互相擁抱。她說﹕「上課時要認真,他們做得好我會讚,做得不好就要責罵。我不會胡亂讚,明明做得不好,說well done、good job只會害了他。不過,我們下課後,氣氛便會變得很輕鬆,有說有笑。」

收生先見家長﹕天分非首要 一定要勤力
西崎崇子的收生準則,原來不是看孩子的天分,而是取決於孩子有沒有「心」。她說﹕「天分不是首要條件,但小朋友一定要勤力,不可懶惰。」

這裡給我有三點啟示:
  1. 我們現在的教師是否有點太就學生,太強調快快樂樂學習,沒有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學生太需要別人的讚美,最有可能就是廉價的讚美!漸漸我們迷失於讚美聲中,對自己的現況或是真正的實力就有所偏差,自己給這個假象矇騙了。
  2. 我們太著重捷徑,希望有所謂天書,名師指點,高手貼題,可是大部份同學都不願意腳踏實地温習每天的功課。
  3. 一般老師會較為喜歡有潛質的同學,一點就明,舉一反三, 但名師對心的重視遠高於天分,要有成就,單憑天分難以成功,若果天分不及人,但只要後天有毅力,不難有所成就。
造成學生的過份倚賴,可能是我們這批滿有愛心的教師錯手造成的。
我今年不能夠再無心加害自己的同學了。

2010年8月6日星期五

「天下第一懶人」餓死家中

一名23歲神志正常的河南青年,因父母過分溺愛,致懶惰成性,寧願餓死,也不做事,被稱為「天下第一懶人」,最終活活餓死家中。以這個真實故事為題材的電影《罪愛》日前在河南羅山縣開機拍攝,劇組希望藉此警醒世人。

故事裡的主角是23 歲青年 ,抑或是養育他成長的雙親。作為父母,我們情願自己辛苦點,也要照顧子女,給他供書教學之餘,更為他遮風擋雨,問題是成長是要有點付出的,甚麼也不肯下苦幹,這個人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照料自己嗎?當父母還在的時候,他可能只是懶一點,但當相親離去之後,這個人就會全然喪失生存的本領,如果他是一頭罕有的奇珍異獸,倒也有個動物園展覽的歸宿,如果他是普通六十億人口當中一員,父母亦未有遺下巨額財帛,或者這等財富未被他人掠奪,他還有機會安享餘生。

作為父母,我們要怎樣撫養自己的孩子呢?

2010年8月5日星期四

會考狀元學習秘技

每年會考放榜,傳媒也會追訪一眾狀元,了解一下他/她們的讀書心得,我每年也會看看她們有何好計,雖然未必人人合用,倒也可以他山石攻玉。

  1. 每日打機半小時但不沉迷
  2. 專心聽書,放學重温
  3. 小學寫文短篇小說,中學寫中文詩歌
  4. 網上為其他會考生解難,看內地網民文章改善文筆
  5. 定下每日温書目標,操練歷年會考試題
  6.  上課專心,聽音樂或運動減壓
  7.  參考坊間書,不明白時向老師請教
  8. 多看時事,歸納同類試題,嘗試不同解題方法
  9. 專心上課,自製筆記
  10. 休息充足,跟同學一起温習
  11. 平常心面對考試,足夠休息
  12. 温習和玩樂時都要100%投入
  13. 上堂時用心記下老師所講的課本外知識,以適應多變的試題
  14. 按課題操練歷屆試題,每周定下温習目標
  15. 堅持到底,不恥下問
朋友,上面不同的金石良言,有那句最能打動你,另外又有那樣行動是可以即時啟航,堅持最久,直達文憑試的歲月。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暑假真是好

暑假開始了二星期,不過一直忙忙碌碌,今天終於可以給自己一點加油補充,到荃灣公立圖書館遊了一小時,借了三本書,未來這個星期算得上有著落!
第一本借的是書 "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今天下午一值追看到晚上九時半,看完全書,很暢快的感覺,體會萬事皆為因果緣份。由法師自述個少年尋道 / 謀生 / 追求理想 的經過。給予我心靈的開示。
第二本借的是 "如何學好中學數學" ,畢竟自己要為專業下點功夫,讓同學們學得更好, 三四天內應可看完,作者是台灣一位出色的數學老師,單看書名已經令我著迷,瀏覽內文發現很多數學例子與香港課程相似,真希望可以提升自己教學的質素。
第三本是一本電腦應用書,PDF FORMS 是希望從中學到一個技巧,利用PDF表格作為填表工具, 對於自己行政工作可能有所幫助,有機會時應該提升自己的生產力。
感覺真是很美好,覺得自己是可以自我增值,不會漫無目的討生活。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通識教材-最低工資(明報新聞特輯)









最近一年,最低工資的討論熱烈,不同人有不同的立場,做老板的,作基層工友的,也有學者參與討論,肯定是一條通識的好問題,今天發現明報有這麼一個新聞特輯,內容相當豐富,趕快bookmark 網站,或是下載貯存相關文章,做足準備,學習多角度思考。

http://specials.mingpao.com/cfm/Main.cfm?SpecialsID=223

荃官校長對學生的要求 - ABC

今天閱讀明報教得樂,其中一篇訪問稿採訪荃灣官立校長姚世明先生,他即將於九月退休。

看到這一位長者,一位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期望,我不禁細閱文字,反覆思量,與自己的價值觀作一對比,看一看教育能為下一代帶來甚麼?

勉勵學生,希望他們懂得珍惜,盡力做好:

A (Academic excellence, 學業成績)
B (Balance development, 均衡發展)
C (Character building, 性格培養)

做不做到頂尖不要緊,但絕不能以比不上人為躲懶的藉口。

要成為一個英雄,英雄的定義,就是要戰勝自己。

作為一個教育同工,一個父親,姚校長的訓誨我是絕對應同的。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通識科的 IES 及補課資料

各位4A同學:

為了確保你們在這個暑假內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IES,我們需要在17/8(10:30-12:00) 補課。補課前,要準備的有:
1. 已完成的考評局獨立專題探究第一階段工作紙
2. 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附 上一個十分值得參考的報告予你們,另外還有第一階段工作紙的框架!

好好努力,爭取時間溫習及準備來年的東西!加油~~

MISS LAM 
這個資料連同三個附件檔案已經電郵給各位4A同學, 如果你還沒有收到,請電郵HO SIR, 我會補寄給你, 請經常檢查電郵,


2010年7月10日星期六

考好通識三法則

今天讀明報,介紹宣基中學31名中七考通識的同學,有8人取得A級成績,佔全港通識科8%。另有20人取-得C或以上成績,全體同學合格。究竟宣基的老師用甚麽方法引導同學走向這個成功之路,非常值得我們探討。
宣基中學的通識老師提到他們奪A的方法:

1. 不少學生對時事的了解不多,若要教好通識,先要覑手培養他們的社會時事觸覺(Awareness)。他稱,宣基製作「每周新聞摘要」予學生,讓他們對時事有基本了解。

2. 學生須拓闊知識(Broadening Knowledge),根據摘要搜尋相關新聞,累積與課題有關的知識。

3. 最後為建立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透過多讀不同報章,理解不同報章立場如何影響取材角度,並從正反兩面認識各持分者立場等,從而歸納個人立場。

「應考通識沒有方程式!」核校通識老師許承恩笑指,不少學生覺得通識難以取得高分,因為通識打破以往其他科的「考核方程式」,沒有明確的課程內容及考試範疇,反而注重學生的分析及表達能力,他認為透過ABC法則,可協助師生建立教學框架。他又鼓勵學生勇於表達意見,不怕犯錯,老師才有機會協助他們改善文章結構及論點,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由於通識答題沒有範文,他選擇影印學生佳作,供其他學生參考。

專題研習 如何選合適的題目:  以興趣為主,跨領域深入研究
高考通識科除了試卷部分,還包括專題研究,學生須自行選取題目探討,與新高中通識的獨立專題探究類近。宣基中學通識科主任許承恩指出,學生宜「唔熟唔食」,選取自己熟悉的題目發揮,以取得理想成績。該校兩名通識摘A學生便以高達卡通配音譯本及英超聯賽為題,在芸芸研究報告中突圍而出。

喜日本文化 研究高達卡通
姚彤自小喜歡日本文化,將來希望升讀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由於她懂得日文,加上喜愛高達,所以在選取專題研究題目時,最終決定探討高達電卡通於日本、香港翻譯版本的不同之處,分析全球化及本土化的現象。

姚彤憶述,自己初中甚少留意時事,分析力差,升讀中四開始寫綜合人文科的時事評論時,評分僅獲C級,令她十分灰心。低落過後,她決心聽從老師教導,根據摘要搜尋相關新聞,並比較不同報章的社評,了解其觀點的分別,成功培養批判性思考,終於會考綜合人文科及高考通識科摘A。

探討英超消費模式影響
蒲梓軒則熱愛觀看英超聯賽,在教師建議下,他探討本港球迷喜愛英超的原因,及英超對本港市民消費模式的影響。他笑指:「找到自己熟悉的題目很重要,若題目難以掌握,便會影響表現。」

校內通識測驗奠答題技巧   不要怕測驗,它是你的好朋友。
蒲梓軒說,答通識題目時,須先看清楚重要字眼,以免離題。此外,他會透過學校每周的通識測驗,奠定自己的答題結構,如編排引言、加入不同持分者的評論角度及結語等,並訓練作答速度,認為功多藝熟便可在高考答題時保持良好表現。

2010年7月8日星期四

社科院說Facebook成顛覆工具,有沒有咁嚴重呀?

今天在報章上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報告:
Facebook被外國利用作為顛覆國家的工具。

多麼可笑,一個社交網站,不同興趣範圍的人在上面交流溝通,縱使部分言論可能出位,言詞可能過激,但是國家也不會這般脆弱,經不起這小撮人的網上惡攪。

歸根到底,政府是否為人民服務,謀幸福,抑或是多數官員擁有特權,二奶多、錢多、真是很多錢???國外渠道多,子女不合理的獲得出國留學的機會,他們身旁的親友是否撈了油水 ,他們退休後是否可以加入私人公司,獲取厚利,一般市民是可以看得見的。
 
科研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同志們,你們的眼睛是否和普通老百姓的視力一樣,還是你們透過古錢中的小孔看世界呢 ?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呎半水深浸死人 尋求指引失精神

數日前香港發生一件奇聞,一個老婦在水池中遇溺死亡,沒有寫錯字,不是游泳池,而是呎半深的水池.話說老婦在大熱天想在水池邊弄濕毛巾,不小心掉在池中,有清潔工目睹危險,嘗試進入水池救人,但一位自覺是按指引辦事的女保安,竟然斥喝救人者,不准她進入水池(這可是她工作範圍之一),只允許打電話報警求助.最終警方及救護員到達後,証實老婦已經不治.

多麽令人驚奇的工作態度,按本子辦事,其他一齊不用思考.
這件事不是一件單一事件,記得另一樁醫院門口心臟病發事件,家屬跑到詢問處求救,對方只是按情序著病者家屬報警.最後病者失救死亡.

是什麼社會因素構成香港這種指引文化?

1. 發生公眾責難的事件後,政府為了平息民憤,表示自己有跟進,所以往往寫出詳細的工作指引給各前線的工作人員,希望同類型的事件得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指引便成為員工的工作框架.績效的指標,漸漸指引日多,員工自由發揮的空間逐漸縮小.

2. 對於前線的工作人員,怕做決定,怕出錯,於是最好按指引辦事,就算將來出事,員工亦可以免於責任.正所謂小做小錯,多做多錯,不做就不會出錯.

3.  未有綜觀全局的思維模式,亦不嘗試去瞭解明白指引背後的意義何在?
 保安在現場的職責是防止人進入水池,那麽背後又是什麼意義呢?還不是為了市民的安全,如果眼見市民生命受到威脅,正是保安的職責去防止意外的發生,那會倒果為因,見死不救呢?

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漸漸落入這個因循的指引文化中,忘卻背後的動機和意義呢?

2010年7月5日星期一

hea = 漫無目的的虛耗

昨天團體發表一個調查,指香港六成青少年愛 hea,漫無目的上網逛街每日超過1.5小時,星期六與十多個學生到梨木樹社區中心參加一個義務工作的簡介會,主持人隨口問到同學每天上網時間,竟然大部分同學是超過4-5小時,令我吃驚之餘更擔心。

hea 可以解釋為 relax,尤其是經過一個辛勞的歷程,稍為放鬆一下是為了調整自己的精神體力,目的是為了養精蓄銳,迎接下一浪的挑戰,但是現代人的 hea , 已經大大脫離了原先休息為了走得更遠這個基本原則,他們 hea , 只是為了不辛苦,hea 亦因為自己沒有目標,我這裡說的目標,未必一定是讀書升學,可以是個人運動提升,可以是演藝的進步,也可以是個人的創作,畢竟人人的才能不同,追求的亦未必一樣,但怎麼想也不會追求做一個倚賴別人生活的寄生蟲吧?

hea 有沒有代價呢?無可避免一定有,小則損失些少分數,重則整個人生就毀掉了!無人天生是失敗者,失敗一定有其必然的條件,hea 應該是其中一個經常出沒的因素.

不想 hea ,我又可以點呢? 歡迎提供可行的方法.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通識好片介紹 - 航運業與大城市的興盛

陳南祿於航空界服務33年,他在《信報》「動筆動思考」計劃中,探討航空業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機遇。很值得同學細味。 



如有興趣追看第2-5集,請到信報網站
http://www.hkej.com/events/writerprogram/2010/php/blog_index.php?blog_blogs_id=1674#videos


相關筆記
拓內地航空市場 鞏港「大城市」地位
講者:太古(中國)有限公司主席 陳南祿


  考考你的常識:威尼斯、長安(今西安)和羅馬這3個偉大的歷史名城,有甚麼共通點?

  答案:它們都曾是交通要塞。

  一千年前,當商賈絡繹不絕地往返於絲綢之路時,長安城多麼繁華似錦。

  但隨着海、空交通發展起來,絲路冷清了,長安也黯淡了。一個大城市的命運,就這樣和它的樞紐地位交織在一起。

助賺外滙就業 推廣旅遊

  太古(中國)有限公司主席陳南祿,最近在香港集思會一個探索世界大城市興衰的研討會上,便以「大城市」為題發表了這個看法,並檢視香港未來優勢何在。

  從歷史回到現在,如今世上最繁盛的大都會--倫敦、紐約、法蘭克福、香港、新加坡--無一不是航空樞紐。而它們都擁有一間強而有力的本地航空公司。

為甚麼航空公司對一個大城市如此重要?出身國泰航空的陳南祿解釋箇中原因:

  1.賺外滙。「航空公司有如把一張張空凳開往不同地方,再把一機機外滙載回來。」陳南祿說,去年國泰的860億收入中,75%來自外滙。

  2.投資、建總部、成為重要僱主。國泰一共在香港僱用了 26,000名僱員,對本地經濟貢獻不少。

  3.推廣旅遊。

  4.承擔社會責任。陳南祿記得,沙氏期間有一架由香港往台灣的客機,只得一名乘客,而該乘客最後還沒有登機!而當時來往香港與美國的,更只有國泰一家航空公司,「只有本地的航空公司才會為你捱義氣啊!」他說。

  關於航空公司如何協助把一個城市打造成樞紐,陳南祿舉了一個例子。

  由香港往斯里蘭卡哥倫坡(Colombo)的本地乘客向來不多,為甚麼兩地之間可以有直航?

  原因是航空公司把巴黎、倫敦或法蘭克福等地往哥倫坡的乘客都集中到香港來,如此便能湊上足夠人數,承擔得起這條航綫,並方便了港人。這就是由一間航空公司的「網絡優勢」(network strength)帶來的「乘數效應」(Multiplying Effect)。

  「你把世上所有『死前一定要去的地方』之旅客人數加起來,都不及法蘭克福一地的遊客多,為甚麼?就是因為這些『勝地』的交通不方便,大大影響了到訪人數。」由此可見強大本地航空公司,如何對樞紐城市產生貢獻。

優化機場 拓展內地市場

  陳南祿說,當年新加坡不得已獨立時,為了掙扎求存,總理李光耀宣布要建一座世界一流的機場,就是明白欲晉身為大城市,必先成為重要交通樞紐的道理。

  香港國際機場每年迎送4,800萬乘客,世界排名第五。陳南祿說,香港是個「天賜的交通中心」:

  「如果以香港為中心,用五小時的飛行距離為半徑劃一個圓圈,可以到達所有亞洲的大城市,並覆蓋世上一半人口。」

  話雖如此,我們仍需精益求精,力保樞紐之地位,並從三方面鞏固優勢:

  1.優化機場設施

  2.壯大本地航空公司

  3.發展旅遊業等配套政策

  其中,龐大的中國市場更是個不可忽視的寶藏。

  陳南祿說,西歐國家包括英國、荷蘭、德國等,每年約有35至40%人口乘搭國際航綫;在亞洲,日本的比率是12%、韓國為10%,「在中國,比例可能低於1%!」換言之,這個13億人口的市場增長潛力十分驚人。

2010年7月3日星期六

工作世界三守則

今天與十多位中四同學到梨木樹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進行義工計劃的簡介會.負責該計劃的社工竟然是十多年前中五畢業的王少清舊生,整個計劃持續約一年,希望同學可以為機構做 50 小時義工服務,我自己則視之為同學的職前培訓,畢竟大家都未有實際的工作經驗,透過是次活動,希望同學可以領略工作世界的法則.

我為自己的學生訂下三個工作守則:
1.  守時       (時下年青人的弱項)
2.  有交帶   (不明問到明, 收到 EMAIL 要覆, 交付的事要盡力去做, 絶不可以隠敝了事)
3. 工作場所忌嬉戲  (你的存在是要提高機構的生產力, 不是阻住他人工作)

守則雖然不多, 但是要持守這宗旨並不容易. 好好在這場所學習.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再生的雄鷹 - 面對困境時的抉擇



每天也為自己加點激勵,找點養份,希望大家的正能量不斸添加。
老鷹可活到70歲, 但40歲時,的老鷹要面對的選擇,利爪變得過於灣曲不能抓物,硬嘴變形不能覓食,面前只有二條路:一是等死,二是重生。重生要付出痛苦的磨練,等死算是最舒服了。

如果換了是你,你會如何抉擇呢,選對了還要堅韌地改變自己,你受得了這苦嗎?

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海闊天空 - 93年的舊歌



由外國人演繹,唱起來有板有眼,還有點自由自在的味道!我就是欣賞那份豁達。
每個人都渴望有自由,但現實是自由是要有先決條件的。試想一個沒有技術,又無學歷的年青人,他又有多少擇業的自由呢?一個每天工作十多小時的勞動工人,他還有沒有氣力去工餘運動或進修增值,自由有誰會拒絶?願你真的可以擁有自由,但是附設的前題是你必須為你將來的自由做好基礎。否則只能聽一聽抒情的歌曲,懷勉一下可貴的自由。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Four Pillars of Edcuation 教育的四根基柱

今天下午出席教育局舉辦的一個研討會,其中有一段提及"面向21世紀,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為下一代提供什麼類型的教育呢?"世界的學者及有識之士對未來的教育普遍有以下四種期望: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學會共處   學習了解別人,為參與和貢獻社會盡責。

Learning to Learn                 
學會學習         學習如何學習新知識,和掌握學習工具。

Learning to Do
學會做事            應用知識,在現實環境中創作。

Learning to Be
學會做人           認識自己,發掘創造力以自我完善。 

這四個範疇,每個都可以做若干跟進演繹,作為一個老師,一個父親,我得好好想一想從哪方面可以給自己的女兒,自己的學生多些得著。

這裡聴過一個小故事:香港某大學來了一個新職員,年約20,剛從加拿大畢業返港,工作態度不錯,頗能能夠獨立行事,有別於一般香港大學的畢業生,同事問起香港與外地讀書學習有何大分別,她講了一個實例,有次因為學業上有問題,直接找上某教授,道明來意,希望對方能予以幫忙,豈料教授只是從書櫃中找出一本書,抛給該同學,著同學自己去找答案,你我可能覺得教授太無情,太懶,沒有具體的幫忙,亦沒有心理上的支持,只是遙指一條路,學生需要自行探索。 Learning to Learn 不是用口講,是經驗,是能力的歷練,不可能單憑口耳相傳就有所成就。教授只指出一個方法,如何去學,如何從書本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如何內化知識,如何將新知識與已有的舊知識溶合,又如何去掌握不同的學習工具。這些都是要自己親身學習和體會的。怎麼做才能令自己的學生掌握這種能力呢?真是要花點腦筋。

至於你,作為未來的主人翁,現在的學生,你又會為自己的未來做什麼樣的準備呢?抑或放棄預備,採取不聞不問的短視態度,讓命運(有日過日)來決定自己的一切。

2010年6月24日星期四

洋教授論人生

 
今天與中四班同學到理大參觀,看到一批學生大使,他/她們每位各有不同的經歷,懷著興奮的心情,準備迎接未來的世界.這批學生大使為數20多人,遇有接待,他們便要出動,純義工性質,每年學生事務處只招收約二, 三十人參加.他們主動積極投入學校生活,是年青一輩中比較少見的.
整個參觀中最欣賞那洋教授,不用任可powerpoint, 沒有影片, 自信滿滿的不用咪, 好像是一個慈祥的長者叮嚀後輩,與其說他推銷理大,推銷會計學系,倒不如說他分享做人的道理:

1. 16歲未必可以有很清晰的前路, 但你仍可以有個人的喜惡. 減去了自己不喜愛的科目.
2. 做事/選學科 要有熱情, 熱情會為你帶來成功, 財富, 滿足
    他特別強調 想做百萬富翁 不是個人目標, 錢只不過是個人事業成功之後的副產品.
3. 想一想 30歲時, 你想做什麼? 用倒敍法推敲現在應該有什麼行動/選擇
4. 讀書要為滿足自己的心(heart), 不是滿足父母的慾望, 亦不是頭腦(mind)上的認同.
5. 不要局限自己在虛擬世界 (facebook), 真實世界多美好, 出外走走, 多接觸不同種類的人.
6. 21世紀將會是中國, 你已經是生在 right time, right place, 只要做好準備, 機會多的是.
7. 空想是沒意思, 由現在開始, 投入 (invest) 你個人的理想. 

全球化之後, 有讀書 與 沒有讀書進修 差別會是很大的, 別要誤信中學後升讀大學 與 直接進入工作世界會是 沒分別. 原因
1. 專業/ 很多行業 入行不易 (沒大學學位根本冇機會入行, 連警察學歷也愈來愈高了)
2. 每一個行業初入行與老行尊 收入會有分別, 愈是不用學歷的, 收入很快到頂, 例如售貨員, 入行7000元, 10年經驗的售貨員也只能拿 13000元. 相反 大學畢業會計從業員起薪7-8000, 但是10年, 考到會計師牌, 人工會是 4-5萬元,
3. 每人工作約為 25-30年, 愈往後看, 差距會愈大.
4. 愈簡單的工種, 愈不需要學歷, 但是愈容易被他人 / 電腦 / 機器 取代.
5. 白手興家的年代已經過去, 不好輕信李嘉誠也未有大學畢業, bill gates 也是半途退學, 年代不同了, 況且世上又有幾多個 bill gates 呢?

還記得那個讀會計的女生, 在她一張powerpoint 中分享 outward bound 外展的經歷寫上一句

不是要盡力, 簡直是搏命

LS 獨立專題探究示例 (附以分數及評語) 林禮賢老師

4A同學們:

以下是考評局網頁內的獨立專題探究示例(附以分數及評語),你們可以以示例中的分數、評語作為指標,完成你們第一階段的工作(包括選擇探究範圍/主題、搜集背景資料、確立專題探究題目、訂立探究工作計畫及進度表、撰寫文獻回顧)。
今天的努力是明天的收穫!加油~
請通知同班同學觀看這段消息,不想有個別同學未能好好地利用這個暑假!
同路人
Ms Lam

考評局網頁

2010年6月21日星期一

21 世紀最需要的 7 種人才

李開復給中國青年寫了七封信,在題為 < 21世紀最需要的 7 種人才 > 的第七封信中,他作了一個對比,表列如下:

20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勤奮好學 融匯貫通
專注於創新 創新與實踐相結合
專才 跨領域的綜合性人才
IQ IQ + EQ + SQ
Spiritual Quotient,可以理解为“分清善恶、正直、诚实”
個人能力 溝通與合作能力
選擇熱門的工作 從事熱愛的工作
紀律、謹慎 積極、樂觀

這一切的能力未必能夠從書本中獲得,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在生活中悉心培養的,問題是你有沒有讓自己經歷這些.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或功課),我們選取什麼態度呢?可以是怨聲不絶,亦可以是兵來將擋.做事可以是很被動的,不情不願,敷衍了事,亦可以是作為個人修為,練就將來一身好本領.

為自己的未來,我們是否願意培養自己成材?

2010年5月23日星期日

徘徊橋底 進退為艱

週日(23/5)原打算進行2小時的長跑練習, 7:00早餐後, 8:30換衫著鞋到樓下起跑, 突然烏雲密佈, 灑下數滴小雨點, 心裡忐忑不安, 暴雨下練習我還是欠點豪情, 放棄練習機會又有點不甘心, 如是者, 我竟然在橋底下徘徊了15分鐘, 悟出一個道理.

很多抉擇是沒有絶對的對與錯, 抉擇後接下來的工作才見真功夫.
回頭看我今天的抉擇, 跑與不跑都各有理由, 怕做決定 或者 是盡量拖延才是問題的徵結. 
一番掙扎後, 我決定如期練習, 反正跑完2小時都會全身濕透, 再多幾滴雨又算什麼呢? 況且我跑的是公路, 天雨也不會導致太大的危險. 跑畢回來, 身是濕透, 但那些全是我個人的汗水, 天公只是唬嚇意志不堅定的人. 我算是賺取了一次練習機會.

退一步來說, 如果我決定早上不練習, 改在下午練習 (或乾脆放棄一次), 也不是什麽大惡, 只要好好地利用上午的時間便是好選擇. 我可以為中四數學第四次 common test 出卷備答案, 我可以好好撰寫10/11學校工作計劃有關學生事務的部分, 我亦可撰寫IT組來年工作計劃的初稿, 或是追看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的下半部...

只有傻人才會不斷徘徊於抉擇的邊緣, 以拖延, 以幻想, 以回憶來對應現實生活.

你有否試過想拿起一科來温習預備考試, 思前想後, 幾經掙扎, 二小時過後, 依然是未能作出抉擇, 二小時內有不少想法, 不少期望, 最終卻落得二頭不到岸, 慢慢對自己的能耐也產生懷疑, 人愈來愈缺乏自信, 不做抉擇, 怕再一次証明自己是失敗者. ....

朋友, 是時候起來行動了, 抉擇重要, 接著抉擇後的行動更重要. 為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 - 做功課的, 温習的, 健體的, 社交的, ...  這樣你就不需要每時每刻都做抉擇, 生活運作起來會比較暢順, 習慣不是永遠不變, 還是會不時檢討的, 但人總不會每天每時都檢討他的生活習慣的. 你會為自己的成長養成怎麼樣的生活習慣呢?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你最近有見過我媽麽? (樹欲靜而風不息, 子欲養而親不再)


你最近有見過我媽麽? 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她了!
最近的一次見面是1986年6月23日, 早上6:30出門口返王少清, 那日是學校考試日, 沒有異常,  媽說有點肚瀉, 著她多休息, 如有需要, 看看醫生, 那年媽才53歲, 匆匆忙忙趕返學, 在學校內完全沒有記起她, 如常地7:00左右返回老家, 媽還是躺在牀上, 未有看醫生, 不過人已經瀉得很虛弱, 二個妹妹及爸沒有返工, 全程在家中陪伴, 我眼看有點兒不對勁, 提議召十字車, 不用十分鐘救護員已經上樓, 用擔架把母親抬進十字車,我家中排第二, 十字車內只容許一個家人跟車, 我自告奮勇上車去了.

在車內, 媽由清醒轉昏迷.
到達醫院, 由急症室轉上病房, 媽始終昏迷.
我著家人回家休息, 我守候在病房門外, 我滿心歉疚, 媽始終昏迷.
病榻上的媽判若兩人, 由一個普通的師奶變成一個陌生的阿婆. 始終未有正面望我一眼, 更沒有交帶一言半語.
晚上二時半, 護士出病房門外找我, 告之媽已離去, 我唯有打電話通知父親及眾兄弟姊妹...

媽離開後直到辦妥一切後事, 我覺得自己有點怪怪的, 心滿是不舒服, 竟然沒有半點眼淚, 有點兒神不守舍, 心很不舒服, 滿懷歉疚,  腦內一停地搜索與媽一起的生活片段, 追憶計算自己究竟是一個怎麽樣的兒子.

生命的長短, 不由我們控制, 上天要那天收回, 誰也阻不了, 可幸媽未有受到病魔太長久的折騰, 可是
媽勞苦半生, 到家境稍為安穏時, 未能好好享受人生, 未有弄孫為樂, 未有見証仔女婚事, 上天處事實在有點兒不公.
媽平日晨運飲茶, 要求不高, 最高興是一家人一起用膳, 可是我在家相拌的日子真是甚少, 當年終日往教會跑, 與自己同齡是兄弟相聚, 談國事,會事,天堂事, 把老媽抛得遠遠...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 我當然會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機會, 我亦會向怹們說聲多謝, 我愛你等窩心的說話, 好使他日離開時也帶著一份甜蜜.

時光當然不能夠倒流, 可幸我還有一個老父, (他很堅強, 失去老伴25年, 還是這麽以家為中心), 我絶對不想他離開時我滿是遺憾, 我要盡力在他有生之年為他帶來幸福, 這可是今生我個人重要的功課之一.

2010年5月2日星期日

天道酬勤

下學期的測驗週已經過去,作為班主任的我收到自己班的成績大榜,我最想知道是什麼呢?
當然是同學有沒有進步!

我用了一個簡單卻非常科學化的方法,量度自己班同學們的進步(或退步):首先我找出各同學上學期主科及四科平均分的級名次,然後對比今次下學期測驗的相關級名次,發現大部分同學們都有進步.為了鼓舞同學繼續努力,我班將會舉行一個小型的頒獎禮,以示對進步同學的支持及肯定.

什麽因素促成進步?
據我觀察所得,獲得較大進步的同學主因是勤力,其次是主動發問,第三可能是開始掌握各科的學習方法,各位的洞察力比我優勝,如果有任可其他因素,不妨在這分享一下.
退步亦是有原因的:主因是温習時間不夠,至於為何不夠時間温習,大家心有數.

這想提一下協同效應,進步是個人的,但如果一個群體有很多人進步,讀書氣氛好,自然老師教學效果也會理想一些,最終得益的將會是學生本身,所以各位,不要自私,以為自己秘密讀書,不與他人分享,最終受害的會是整個群體及自身.面對期考,考核的範圍比測驗要大得多,預備的時間亦會倍增,讓我們預早準備,彼此提點,打好今個學期最後一次硬仗.

祝願 今年學期尾,我要為大家預備更多的進步獎.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珠三角學習團有感


與中四到內地觀光學習有感:
1. 內地主幹道路設計非常好: 甚麼高速.. 又直又闊, 三線行車, 大大縮短各城市之間的距離, 高速道路有若干不個出口位, 到達不同的地區. 整體感覺很有規劃.
2. 市內(尤其是中山市) 綠化做得很好, 到處植樹, 連路旁, 停車場, 污水處理廠也綠樹成蔭, 政府其實做了很多功夫.
3. 到處可見新樓宇的動工, 一則是民眾有私產, 希望擁有自己的物業, 二則是舊區重建, 改善市容, 三則可見內地經濟強勁, 未受金融海嘯影響.
4. 參觀木廠, 見證一張普通的餐椅的誕生是需要經過一年串的過程, 由原木運至, 經分類, 切割, 防蟲, 去潮, 打磨, 按圖生產... , 一環扣一環, 絶不含糊, 對比我們的工作/學業, 是否有按步就班, 逐步邁向心中的目標, 抑或是只滿足一時空想, 事後追悔.
5. 國內升學的香港學生積極進取, 為自己人生打拼, 憧憬將來事務的發展, 有目標, 知先後, 總比香港本地渾渾噩噩的一群強得多.
6. 香港學生是否對很多事物都沒興趣 - 這些不關我事?
7. 香港學生是否很怕當眾發問?
8. 未來社會需求怎麼樣的人材?  內向/外向  好奇/自戀   通材/狹隘   ...
9. 面對全球人材(包括中國內地) 的競爭, 香港學生的優勢又在那裡, 這個優勢又可保持多久?

2010年4月17日星期六

千金難買少年窮

今天無意間看到一篇關於這主題的文章,勾起了自己若干回憶,為什麼要買窮,窮有什麼好?做父母的當然希望留下自己最好的給子女,窮又有什麼值得珍貴?一連串的問題引發反思,願意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話說最近一位大學舍監訴說新一代大學生的富貴行為:新入學的大學生獲分配大學宿舍,通常宿舍已經提供一般家具牀褥,但竟然有多位自資購買三數千元的新牀褥,希望舍監幫忙處理舊牀褥,甚至有父母向舍監提出可否自資為宿舍房間豪裝一番,需知一般大學生住宿舍會是一年十個月左右,就算明年續租,房間亦可能有變,來年亦未必一定可以申請成功.相比作者(何sir亦是)當年住宿舍,往往不夠傢俱,得向一些別人棄置的舊傢具動腦筋.

年青的一代可會說時代不同了,舊有的生活標準是不合人道的,況且香港是一個高生活水平的地方,生活在其中當然不能夠太寒酸,家有錢,為何不何以用得豪一點?
我自己亦已經人為人父,家有一女,想當然地想把一切美好的東西留給自己寶貝的女兒,但想深一層,物質豐盛與抗逆力二者比較,後者明顯比前者珍貴,與其樣樣照顧週到,生活著重享受,在順境中不覺得有問題,而且生活起來很有品味,可是若然生活稍有不如意,未必是去到兵荒馬亂的地步,可能是金融海嘯,或是地區疫症,甚或是家變,少年人面對如斯巨變,怎樣捱得過去,頂住撐起.君不見大學生情海翻波,要生要死,又可有聽聞,大學生不堪讀書壓力,跳樓圖死,如果你念到大陸新聞,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只好做倒夜香工作,同學們,將來的未知素可多得很呢

香港地產商人施永青先生(中原地產老闆),公開說明自己的財產會成立慈善基金,子女休得分到一分一毫,他說作為父親我已經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這是對他們最大的投資,亦已經藏富於他們了,我不能剥奪他們揾錢的樂趣. 

還記得潘sir 經常提醒同學不好依賴菲庸代為背書包.!
試問我們同學有幾多個能夠為全家人預備一頓晚飯?
學校每年學期初均有家長來電建議學校為初中同學預備校內午膳,使他們不需要奔波勞碌,亦免他們外出學壞.亦有不少家長建議學校為每位同學預備儲物櫃,二套課本,使同學不用携帶這麽重的書本回校.

看看每天有多少父母帶同午餐到中學校園,我校不算嚴重,只有20-30位家長或菲傭帶飯,他們會為自己子女抺枱備飯,坐在他們身旁直到他們用膳完畢,幫手清潔後帶同餐具離開,為的是不想他們學壞,不想他們帶過重的物件回校,不想他們吃無益的食物,不想他們趕著回家午膳...

窮並不可恥,恥於你甘心窮一世!恥於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恥於你對自己無計劃無要求!

窮可以是一種歷練:早些通曉社會的現實,知悉各樣的限制,學曉自我照顧,提高自己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認識清楚自己的能力,不是靠家族父蔭,發揮自己的所長.享受自己努力的過程與成果!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

正面的思想 - Positive thinking

測驗剛過, 看見一些同學很不開心的樣子, 心數算著有多少科目不合格, 面對父母時那種難於啟齒的困窘, 對自己未能取得理想成績而感到煩惱, 埋怨自己未有盡力, 恨鐵不成鋼.

可是若我們換另一個角度思考, 我們可以留住這些感覺, 作為激勵自己, 為未來舖路.
問題是感覺非常短暫, 三兩日後我們又回復常態, 走回頭路, 學習生活與以往無異, 既然是沒有改變, 將來測驗考試成績當然不會改變, 歷史又一再重覆,

我們怎樣才能擺脫這個惡性循環, 唯有儲存足夠能量, 日夜想著自己終極的目標, 它會驅使你邁向成功! 願大家都能正面看自己的不足, 正視自己的失敗.

2010年4月4日星期日

The Paradox of Choice - Why More Is Less 選擇的弔詭


在假期中看到這個有趣的講座 (一小時, 英語+英字幕) , 這位人兄是一個社會學的學者, 並且以這個題目出了一本書 - The Paradox of Choice - Why More Is Less. (有中譯本). 看罷影片, 自己也想探討一下選擇對我們的影響. 歡迎同學參與討論.

現今社會每樣事物都有很多選擇, 我們現代人有一個迷思, 相信選擇等於自由, 更多的選擇代表更多的自由, 推演出選擇愈多愈好, 問題是為何多了選擇, 滿足感卻愈來愈少呢?

舉一個生活例子: 購買一部手提電話, 你有超過十多種不同的選擇, 不同的品牌, 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價錢,... 千挑萬選之後, 你的手機是否令你全然滿意呢? 通常到手之後, 你的滿足感就很快就會下降, 你會懷疑自己的選擇, 你會尋求那更加好(又平又靚又強)的手機, 為什麼得到了還是令人覺得不滿足?

可能是因為我們預期完美:
以前選擇少, 我們會接受世事不完美, 選科只有文或理, 鞋只分上學用之黑皮鞋, 白波鞋, 我們很自然的接受世事沒完美, 不揀甲, 那麽只有選乙, 現在就大不同了, 不再分文理, 我們有很多不同的選擇, 可以物理配歷史, 也可以生物加文學, 我們細心比較, 天馬行空的想著自己理想組合, 不禁會問為什麼學校沒有開設戲劇, 為什麼政府不加設多媒體藝術創作, 為什麽沒有... 我心目中的理想組合 (雖然連我自己都不太清楚理想組合是什麼).

面對眾多不同的選擇, 我們害怕做決定.
我們遊走於不同的資訊, 收取別人(包括排山倒海的廣告)的忠告, 我們很難下決定, 因為我們怕犯錯, 不採取行動成為我們具體的行動, 拖延慢慢成為我們回應那些選擇的第一個條件反應. 不斷回顧則成為我們第二個慣常的影子: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我選了第二科, 成績會否好一點, 當初買了另一牌子的手機, 影相功能可能比現在這一部更強呢....

認清人生主目標, 其他枝節放輕些
人如果想到達遙遠的目的地, 一定不可以前行三步, 回顧二步, 亦不可以左左右右的漫無方向漫步, 現代人不是沒有選擇, 只是外邊五光十色太花巧, 我們被外界閙哄哄聲音掩蓋內心的呼喚, 將一些十分重要的選擇與無關重要的選擇放在同一籃子, 每天做抉擇令我們對抉擇失去了應有的敏銳性, 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 可以簡單的就盡量簡單, 精力應該留在最需要用的地方.

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

80 / 20 法則

所謂 80/20 法則,指的是:在原因和結果,努力和收獲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獲來20%的付出;80%結果歸結於20%的原因.

真的有點像我們所說的少勞多獲,這與我們常常說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點兒不協調,換過另一種說話角度:我們是否可以把寶貴的時間,精力,金錢投資在回報最高的地方.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同學英文78分,中文87分,生物22分,如果他想爭取下學期平均分一個長足的增長,他應如何部署自己的精力及時間呢?

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將來都有一個夢想,為什麼有些人愈走愈近,另一些人只剩下空想,致勝的原因是他走對了路,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投資在可以有所發圍的事情上.這些關鍵的投資讓你有美好的收成.

同學們,好好檢視一下你現在的生活,什麼是耗時多收獲少,當然收獲未必一定指金錢或分數,你日常工作學習中有那些是關鍵的少數,這些少數對你將來影響深遠,好好把握這致勝的少數.盡心盡性做好這基本的部分,將來你人生的發展方向就可以靠攏了.

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

陸運會的學習


陸運會是一個學習的日子 - 非一般的學習!

當天我見到參與比賽的同學, 為自己取得的成績欣喜若狂, 曉彤, 我恭喜你, 不是因為你得到的多少面獎牌, 而是見到你全程投入的樣子, 人生有投入, 回報自然來.

文昇, 長跑時面上總帶著自信, 你的信心來自平素有紀律的訓練, 世上沒有忽然的成功, 努力才是硬道理.

可茵, 頌恩, 詠晞, 詠琪, 麗思, 俞融 ... 平日並不是運動健將, 但我很欣賞你們肯突破自己, 走那1500米的賽道, 你們用行動告訴其他人, 只要肯嘗試, 我們會有突破自我的.

可茵, 詠琪 ... 見到你們積極的為啦啦隊吶喊, 為自己所屬的團隊盡力, 說明歸屬感是要以行動作為表率, 亦可視為行動是可以培養歸屬感的.

麗思 見到你忙碌地負責徑賽運動員報到的工作, 熱心服務, 我也為你感到驕傲.

寫文有一個好處, 它可以幫助我們把思緒整理, 發掘事物的意義, 你是否也可以分享陸運會中的得著呢?

註: 如有遺留你的名字, 請告訴我, 不要吝惜, 我會把你的名字, 成功經驗予大家分享, 好讓杏園成為互相鼓勵的團隊.

2010年3月13日星期六

都是錢惹的禍

無綫高層小生陳志雲被廉署調查, 成為近日頭條新聞, 本來香港廉署偶有大動作, 對政府官員, 商界人士進行調查並不算是什麼特大新聞, 今次傳媒對陳先生的興趣, 有很大部分源於陳志雲近年的知名度 及高調的社會菁英行為有關.

對陳志雲先生鏡頭前的演繹: 包括志雲飯局的主持 及《了解.關懷一百萬人的故事》的旁白, 處處顯出智慧, 同情 及 信心, 他不單是無線的高層, 亦是高調的素食主義者, 可以說陳先生克意為自己塑做出一個君子的形象! 拆穿了, 君子背後亦只不過是一個對錢財權力貪得冇厭之餓鬼而矣. 故事的發展與 中國小說<窩居> 中的宋秘書十分相似.

錢是唔是真是咁重要的呢? 支配別人 (權力) 又是否像吸毒一般的會上癮呢? 聴明人是否就不會犯大家都引以為戒的事呢?

對於錢,權,名, 我都想放輕些, 不是不愛錢, 只是不會為錢, 為權, 為名 出賣自己的核心價值. 但是自己又有什麼核心價值呢, 如果不流於 屋仔,車仔, 老婆仔, 仔女 這四仔主義, 人生又為什麽努力呢?

對於自己的女兒, 我都非常害怕她以金錢作為與朋友交往的一種手段:
我每星期給她250元零用錢, 用於午膳,小食, 小巴費等, 不算太多, 應該夠用, 但最近她其中一位好友生日, 我的女兒與另一位同學竟然合資180元購買一個靚靚紙巾套給朋友, (毛公仔太貴 3-400, 二個小女孩負擔不來), 但我與太太都很詫異, 中四生每人90元作生日禮物是否太昂貴, 禮物的情意是否需要用錢作衡量, 收禮及送禮是否己經成為一種不成文的社交禮儀. 還記得三十年前的我, 被教會好友要求夾錢買生日禮物 (一套名貴音響器材, 其實當年我們所有朋友也沒有一套正式的音響設備, 大家都是窮光旦 ), 我斷然拒絕, 只送他一個普通的杯子, 友誼也沒有破損, 如果他真的這麽小氣, 少他一個朋友又何訪, 但我的女兒就是沒有這種胆量, 所以她吃了四天面包.

我並不是心痛女兒吃面包, (不會餓死), 只是心痛及担心她以錢作為量度的單位. 真希望我是看錯了.

後記: 我們的朋友來自不同的家庭, 經濟能力各異, 我深信各位不會用社經地位去選擇朋友, 但是如果我們圈內人以互贈生日禮物 (還要是貴價的) 為維繫感情的手段, 是否擺出一副拒人千里的世俗玩恴, 來自基層的朋友又如何能安心與我們交往呢? 何sir 可能是多慮, 但防範未然, 總比心存介蒂好得多!

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

中國傑出人士系列 - 高耀潔醫生

頭條新聞 20/02/2010 訪問一位老醫生,她離鄉別井,隻身由中國到了美國,為的是保存了一些不為中國政府高興的資料,老人家的子女對她的對抗很有保留,她為的是什麼呢?肯定不是榮華富貴,甚至有牢獄之災,面對安舒的生活與生命的價值之間的選擇,她毅然選擇出走.同學們,我不是要你們做些什麼,只是要你們曉得世上還有高潔的靈魂.

高耀潔,84歲,前河南大學醫學院醫生及教授,被喻為「中國防愛 滋第一人」;1996年因揭發中國愛滋病禍源「血漿經濟」黑幕、 貧窮農民因賣血感染愛滋病引起全球關注。2009年為保存中國愛滋病真相資料遠走美國。 注: 3:12中的「國 寶」應為「國保」。不是民間醫藥研究者,而是國家安全局的警察,相當於納粹的蓋世太保。(謝謝eyatg提供資 料)


有家歸不得─高耀潔  約6分半鐘
 

  

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通識科 新年功課

各位4A同學:
新年快樂~因為抱病在身,假期前未能上我們最後兩節LS課,抱歉!
關於您們的功課(IES),繳交日期將為26/2,好讓您們有什麼不明白,可以問我!
另外,您們可以參考以下機構做的青少年研究,思考您們的IES題目的。
青協青少年研究中心 http://yrc.hkfyg.org.hk/chi/index.html
 
加油~
 
MISS LAM

2010年2月11日星期四

外展日南丫島記趣

男孩相樸論英雄
女童互牽解囚徒
虎年齊躍寓升途
風車不息示自強

 祝新年快樂      重新得力
其他相片可在4A相簿下載

今年的外展日, 事前曾徵詢各老師的意見, 有建議整日聽講座, 參觀, 有建議輕鬆玩一回, 有建議為通識作一個預備.

綜合了各方的要求, 將這次外展日定案為班內聯誼日兼深度旅遊, 希望同學遊玩之餘, 了解一下當地的特色, 空講很難傳遞這個訊息, 故我安排了一份導賞行程工作紙, 並要求同學以旅發局主席的身份, 談及如何推廣南丫島旅遊業. 希望同學不會淪為抄抄貼貼. 認真學習思考與表達.
  1. 在南島書屋內, 我見證著一群同學訪問老板, 雙方言談甚歡.
  2. 在天后古廟內, 我聽著負責人講及填海對生態的影響, 50-60歲當地女士與你談環保, 你有沒有看過那條2.74米生活於3000呎海底下的銀龍真面目呢?
  3. 在風采發電站內, 你見到外國人也來一賭風車的姿彩, 你也聽到同學問及一座風車可以提供多少電量, 121kW, 那麽這個算多還是少呢? 可否換算成 風車可以供電給多少個電燈泡(假設每個20W), 這些都可以豐富我們的縱向及橫向思維.
  4. 在洪聖爺海灘上, 我預備了1.5 小時讓大伙兒可以玩得盡情, 加深團結. 負責的同學亦預備了數個遊戲, 學習群體生活的相處之道. 不是小圈子我行我素, 而是在所屬群體中彼此建立.
  5. 思前想後, 活動本身其實也帶來很多反思學習的機會. 希望大家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成長. 在群體接觸中找到自己的應有的位置.
何sir有感






2010年2月8日星期一

mindmap 工具示範 - 家長日面談匯報

mind 是一個免費的 mindmap 軟體, 同學可以自行下載安裝, 對繪製 mindmap 很有幫助, 最好是它可以讓人儲存, 修改, 匯出成為不同的格式, 例如 html, powerpoint, pdf, .....

這我用 xmind做了一個示範檔, 本來xmind 檔是可以伸縮的, 一個中央點散開成三個點, 每個點也可繼續擴展或收縮顯示, 不過要有該軟件才可看到效果, 這裡只能匯出成 bmp. 同學可以考慮是否要善用這類工具來做筆記, 或 專題報告時思考的方法. 我也是剛剛初學, 半小時學會基本使用, 它甚至可讓數人一起共同使用.

網址非常容易記    www.xmind.net  

人一世, 活到老, 學到老, 以歡樂好奇的心迎接新的學問, 新的技能!

點取下圖將會有更清晰的圖視.

2010年2月6日星期六

發人深省的分享 (2) 工作

上一次分享談到祖國貧富差距的教育問題,今次換個角度,看一看工作.
每個人都需要有工作,就個人而言,一方面可以賺取生活所需的報酬,亦是自我肯定的憑證,對國家社會而言,每位國民在不同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個彼此照顧,互通有無的群聚.但問題是為何有人營營役役辛勞工作,換取的只是半飽不餓的生活.有人則可以比別人收取數以十萬倍的薪津,是否他個人的生產力比前者多出數十萬倍?薪酬標準是誰訂立的?君不見美國華爾街大行那幫高級行政人員,薪俸比公司盈利還要多,是誰訂立他們稱為花紅的制度? 當然又是那批自封為王的高層.
其實工作真的可以很辛苦,我們需要有一定的才能,找到一份能發揮所長的工作,領取合理的工資,但切忌貪婪,毋忘社會上還有一批人分享不到共創的繁榮,心態上要理解他們的困境,行動上支持社會上合理地分配大家勞動的成果.
1.  為了幾塊錢的生活費
2. 17歲的礦工,他一次背100多斤的煤走1000多米,一次一塊錢
3. 為了生活,這位老婆婆,用她幾乎沒有力量的身體在.....
4.就是那張在網上廣泛流傳,引起了無數爭議的照片。 我想,這張照片最大的現實意義不在於它揭示了社會巨大的貧富反差,更讓人揪心的還在於 - 當這兩個孩子長大之後, 我們又該用什麼來保證他們所代表的兩個階層的和睦相處
5. 還有下面這位可憐的賣紅薯的老人,在影響市容和他要活下去之間,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2010年2月2日星期二

發人深省的分享 (1) 教育

剛收到一位舊生的電郵,分享對祖國貧富差距的感言,看後真的令人心有戚戚然,不知所措!什麽也不知不代表事情真的不存在,雖然知道社會的不公後你和我也沒有能力改變全中國,但起碼有最基本的關懷!
遇到勞苦大眾,不能夠全怪他們不努力,試想大家的起跑點根本不一樣:他們當中很多人很晚才接觸英文,他們的所謂免費教育還要交很昂貴的雜費,在遙遠的地方,跟本沒有合資格的老師去教授,只能找來初中學歷的媽媽教導高小的學生,為了上學,上一代付出沉重的代價,窮苦學生想讀書還得要靠雙手拼命賺錢.
(1) 最最震撼的呐喊聲,你聽到了麼
(2) ~~~~~~不哭,奶奶賺錢去~~~~~~送你去讀書~~
(3) 這是中國教育制度的悲哀,我希望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看到這些照片,來喚醒億萬中國人的人性,發揮我們智慧的本質,來救助這些人

(4) 為了能上學,每天去給一家窯廠背磚坯,她每次背16塊,重40公斤,走140 ,只得33厘工錢
面對國內貧窮的學子, 我們若再不努力, 我們實在感到慚愧!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考試後同學的轉變

上學期期考剛剛結束,各科開始發還試卷,同學們緊張兮兮的核對分數,接著看見部份同學有些微妙的變化,以下描述的可能其中一個就是你!
1. 同學A在手冊的家課日誌寫上 ”2010重新開始”,”向著目標努力” 等勵志語句.
我很感動,知道A君真的想擺脫上學期的散漫,為自己下學期訂下目標,我衷心祝願她能成功!
2.  同學B考試後就判若兩人,積極投入學習生活,竟然主動做 workbook,問數,帶備英文字典機,為自己英文學習訂下新的目標,我看見她眼裡的堅決,深信她一定可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3.   昨天看見同學C的數學堂課滿滿的寫上數學題,上學期的時候還是馬馬虎虎,如今卻是主動積極,看見你的成長,是教學最大的鼓舞!
4.   還有 ,同學D,考試後有些落寞,知道你考試有些科目未盡如意,對老師(不是我)有些歉疚,兼且懷疑自己的能力,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作為老師,我們不會只看重你的分數,我們重視的是你個人成長,對讀書的態度,做人做事的原則,請你重拾心情,裝備自己,為未來繼續奮鬥!

如今送上一段 VIDEO,  有用的人

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

禮儀師の奏鳴曲

 

今天與學生一起觀賞這套片子,感覺依然很強烈,得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
一直以來,現代人講求效率,社經地位,名譽..., 人的尊嚴真的放得很低下,看一看大悟的父親被二個殯儀館的職員像貨物般抬放入棺,工人們忙碌著完成自己的工作(把屍體入棺),對一個曾經有過生命的軀體沒有多少的尊重,對死者的遺屬亦沒有半分的憐惜,人的尊嚴究竟掉進那裡呢?禮儀師的工作是為他們裝扮得漂漂亮亮,處處體現對死者的尊重,送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整個過程,亦為死者的家屬作慰藉,安撫受傷的心靈,甚至可以化解人間怨結,大悟本身與多年前拋妻棄子的父親作最後的和解便是一個好例子.
世人眼中,個人的尊嚴是否與職業或財富掛鉤呢?作為大提琴手,當音樂家,就算是二三流水準,入息不高,其他人也會崇拜你,但當他們知道你是做一份很卑下的工作,朋友,甚至妻子也會離你而去,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你工作本身的意義,是什麽令大悟緊持下去,投入自己的工作中,看看當初主角本身的抗拒,到後來近乎虔誠地尊重自己的工作,為亡者送行,心境竟然有和諧平靜的感覺,我好想知道戲中主角一再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演奏那段和諧的大提琴究竟是代表什麼呢?是他個人的心境?抑或是大自然融和的一部分呢?

各位園丁,請齊來分享一下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