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星期四

洋教授論人生

 
今天與中四班同學到理大參觀,看到一批學生大使,他/她們每位各有不同的經歷,懷著興奮的心情,準備迎接未來的世界.這批學生大使為數20多人,遇有接待,他們便要出動,純義工性質,每年學生事務處只招收約二, 三十人參加.他們主動積極投入學校生活,是年青一輩中比較少見的.
整個參觀中最欣賞那洋教授,不用任可powerpoint, 沒有影片, 自信滿滿的不用咪, 好像是一個慈祥的長者叮嚀後輩,與其說他推銷理大,推銷會計學系,倒不如說他分享做人的道理:

1. 16歲未必可以有很清晰的前路, 但你仍可以有個人的喜惡. 減去了自己不喜愛的科目.
2. 做事/選學科 要有熱情, 熱情會為你帶來成功, 財富, 滿足
    他特別強調 想做百萬富翁 不是個人目標, 錢只不過是個人事業成功之後的副產品.
3. 想一想 30歲時, 你想做什麼? 用倒敍法推敲現在應該有什麼行動/選擇
4. 讀書要為滿足自己的心(heart), 不是滿足父母的慾望, 亦不是頭腦(mind)上的認同.
5. 不要局限自己在虛擬世界 (facebook), 真實世界多美好, 出外走走, 多接觸不同種類的人.
6. 21世紀將會是中國, 你已經是生在 right time, right place, 只要做好準備, 機會多的是.
7. 空想是沒意思, 由現在開始, 投入 (invest) 你個人的理想. 

全球化之後, 有讀書 與 沒有讀書進修 差別會是很大的, 別要誤信中學後升讀大學 與 直接進入工作世界會是 沒分別. 原因
1. 專業/ 很多行業 入行不易 (沒大學學位根本冇機會入行, 連警察學歷也愈來愈高了)
2. 每一個行業初入行與老行尊 收入會有分別, 愈是不用學歷的, 收入很快到頂, 例如售貨員, 入行7000元, 10年經驗的售貨員也只能拿 13000元. 相反 大學畢業會計從業員起薪7-8000, 但是10年, 考到會計師牌, 人工會是 4-5萬元,
3. 每人工作約為 25-30年, 愈往後看, 差距會愈大.
4. 愈簡單的工種, 愈不需要學歷, 但是愈容易被他人 / 電腦 / 機器 取代.
5. 白手興家的年代已經過去, 不好輕信李嘉誠也未有大學畢業, bill gates 也是半途退學, 年代不同了, 況且世上又有幾多個 bill gates 呢?

還記得那個讀會計的女生, 在她一張powerpoint 中分享 outward bound 外展的經歷寫上一句

不是要盡力, 簡直是搏命

1 則留言:

  1. 我認為學校舉辦這類參觀大學的活動,能對學生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聽到一班大學生跟我們分享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我更下決心朝著心儀的大學努力、進發。
    另外那位會計女生所言甚是,把任何一件事都當作是自己的LAST CHANCE,這樣才會拼命地做!
    希望學校可以繼續舉辦多些參觀大學的活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