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

禮儀師の奏鳴曲

 

今天與學生一起觀賞這套片子,感覺依然很強烈,得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
一直以來,現代人講求效率,社經地位,名譽..., 人的尊嚴真的放得很低下,看一看大悟的父親被二個殯儀館的職員像貨物般抬放入棺,工人們忙碌著完成自己的工作(把屍體入棺),對一個曾經有過生命的軀體沒有多少的尊重,對死者的遺屬亦沒有半分的憐惜,人的尊嚴究竟掉進那裡呢?禮儀師的工作是為他們裝扮得漂漂亮亮,處處體現對死者的尊重,送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整個過程,亦為死者的家屬作慰藉,安撫受傷的心靈,甚至可以化解人間怨結,大悟本身與多年前拋妻棄子的父親作最後的和解便是一個好例子.
世人眼中,個人的尊嚴是否與職業或財富掛鉤呢?作為大提琴手,當音樂家,就算是二三流水準,入息不高,其他人也會崇拜你,但當他們知道你是做一份很卑下的工作,朋友,甚至妻子也會離你而去,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你工作本身的意義,是什麽令大悟緊持下去,投入自己的工作中,看看當初主角本身的抗拒,到後來近乎虔誠地尊重自己的工作,為亡者送行,心境竟然有和諧平靜的感覺,我好想知道戲中主角一再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演奏那段和諧的大提琴究竟是代表什麼呢?是他個人的心境?抑或是大自然融和的一部分呢?

各位園丁,請齊來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6 則留言:

  1. 還記得2003年沙士的時候,清道夫被人稱為無名英雄
    清道夫一直也被人視為沒有成就的工作
    但是大家失去了清道夫.當街道變得充滿垃圾
    大家就會發現清道夫付出的努力.大家是需要尊重他們的

    回覆刪除
  2. 看到現今社會的人在努力的工作著,但是他們多數卻被利益或其他物質誘惑....令他們放下了自己的本性,失去了自己應有的特性。
    賈平凹中的《訪蘭》有一句話:「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這樣的人是不會給社會有貢獻的。」
    我不能反對現今社會的確需要利益或錢維持生計,但我們能否接受誘惑的同時也學會尊重自己的本性,而不是拋棄掉呢?

    回覆刪除
  3. 我認為生命是一個循環,就像長飬幼,幼長後亦飬幼....一切都是個循環~人們重視出生,舉行生日派對,那為什麼不同樣的看待死亡呢?這樣的想法,不是來得少一份悲傷,少一份憂怨嗎?

    回覆刪除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凡事將心比心、尊重、關懷
    相信社會更和諧美好.

    回覆刪除
  5. 「送行服務員」這個被人認為是一份厭惡性工作,我自己也不喜歡。可是既然這份工作令大悟覺得有意義,為何一定要他放棄自己熱愛的工作呢?
    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我,對工作還有點陌生。現時,我只想讀好書,能考進理想的大學,得到一張可觀的成績表,然後找一份薪金蠻好的工作。然而,工作有沒有意義對我不重要。生活艱難還說什麼有沒有意義?

    回覆刪除
  6. 每份工作都有它的特性,基本上除了為維持生計外,每份工作也有貢獻的。不管是為了娛樂大眾、幫忙社區還是教育人民,都各有它的好處,因此每份工作都應被受專重。所謂「職業無分貴賤」,這部戲正正提醒了這一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