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中學會考放榜,我校成績更令人振奮,優良率已追近不少優質英中,請看以下兩表:
我校已躋身最高級別的競爭平台;在高考和會考舊制餘下的兩、三年,我校的成績可以在高端鞏固。
本年九月,第一屆新高中課程開始了。新學制成敗的標誌,當然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相信最多人的關注的是,在新高中學制下,每一間中學的大學入學率。
2009年的公開考試放榜帶來的興奮尚存,我們已迅速把目光轉移到2012年的第一屆新高中會考,亦即新的大學入學試。2012年這一次的公開考試成績,將對本校同仁的士氣以及社會人士的觀感,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此,我們如履薄冰,不敢輕敵。剖析了新制度的遊戲規則,審視了自己的基礎實力,我們早作精心部署,有信心打勝2012這一仗。我的理據有五點:
- 我們的新高中教學團隊進取、務實,心懷學生褔祉,與學生榮辱與共,並肩作戰。這是最根本的信心保證。
- 我們的同學水平有參差,但基本質素良好;他們的成績雖非項級,但明顯超出全港平均有餘。升上了中四,同學們會更趨成熟穩重,尖子亦開始湧現;他們將以英中學生為對手,進行高端競爭。
- 本校鼓勵「輕裝早發」的智取戰略─集中課時於必修科目,減少拖低成績的非必要的選擇,免去不必要的負擔。老師有更充裕的課時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師生能用精力於關鍵點子上,質量自然會超前。
- 本校善用資源,擴建班房,增加設備,本年中四開始,採用小班教學。一般中學每班40人,老師負擔較重。本校則將新高中5班分成6組上課,每組約30人,教師可以安排更多、更深入的習作,同學可得到更細緻的照顧,使學業基礎更為穩固。
- 以用中文應考通識,保證良好成績。本校以英文教授各科,亦以英文應考各科。但我們深徹明白必修科「通識教育」的特點,若以英文應考,弊多於利,危多於機。本校加強中文寫作訓練,中文科與通識科將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所以考通識必用中文。在這一科發揮中文作答的最佳效能,相對於以英文考通識的學生,我校同學處於極有利的位置。
王少清能有這麼驕人的成績,確實令人鼓舞。身為新學制的第一屆學生,我絕對相信334會是一個比舊制好的學制,因為新學制主張多方面學習,這較舊制能學到更多書本以外的知識。此外,學校的資源和教學方針,能令我們獲得我們需要的東西,我有信心我們這屆的大學入學率會高踞於全港的前列,我也期待著2112年中學文憑考試放榜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