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7日星期三

我是他的女兒 ( 方小明的文章, 刊於大公報 05/10/09)


老師吩咐我們預習《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時候,我有點不以為然。因為我看過林林總總的愛情小說,那些悲愁中帶點感人的結局我已習以為常。我不是傷春悲秋的人,這篇文章看來也不算得什麼。然而,聽過幾課之後,我開始真正明白了這篇文章,彷彿與作者有了許多共同的體會。

在我家中,並不是爸爸的世界,因為媽媽才像一家之主!爸爸在我心中是個畏妻的男人,對這個家也總是愛理不理的模樣。我覺得爸爸並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啟蒙者,儘管我並不討厭他,但也不在意他的存在。或者因為這個原因,我很少跟他講話。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媽媽也是爸爸,母兼父職,我彷彿是個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所以不自覺地也有點羨慕文章中的英子有一個如此疼愛她的父親。這樣才像一個爸爸嘛。

在我有記憶以來,媽媽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極堅強、做事獨當一面的女人,就像一個男子漢。她以前從來沒有在我面前哭過,然而,這一次,我看到她哭了。為了我爸爸。

我記得爸爸是因為抽煙太多而進了醫院。爸爸有心臟病,媽媽經常勸他少抽煙,但他總是理直氣壯地說:「沒事!」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倒下了,吐出一口血絲,大家頓時徬徨起來。爸爸被送到醫院後便要立刻動手術,媽一聽到已經害怕得發起抖來。

手術結束,爸被送到病房休息,我和媽媽霎時放下重擔,舒了一口氣。那一夜,我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睡,便到媽媽的房間想跟她一起睡。在她房門前,我聽到陣陣抽泣的哭聲,我這時才知道,媽媽的外表雖然堅強,但她的內心比誰都要脆弱,她愛著爸爸,她在害怕。

幸運的是,爸爸終於康復回家了。經過這次事件,我知道了爸爸的重要。在我的人生中,這特別的一頁令我獲得了深刻的經歷,豐富了我的人生。從那次起,我一直很尊重爸爸。因為,我是他的女兒。


11 則留言:

  1. 小明同學的文章很有感染力,我也十分渴望擁有一個溫暖完整的家。家人是我的天,我的地,也是我唯一的依靠,所以我很珍惜我所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

    回覆刪除
  2. 我有個很痛恨的爸爸,希望有一日能像小明一樣,明白到他的重要性。

    回覆刪除
  3. 我很慶幸自已有一個好爸爸和好媽媽,有時候我會埋怨,可是他們對我來說得重要。雖然爸爸在我們小細時候不太盡責地做一個爸爸,可是我得高興佢為了我們改變。在一個家庭裹,每一個成員都是很重要的。作為一家人是很難得的事,是緣份,所以我要珍惜我們的家人。如果家人做錯事,我們應該學會去體諒和去了解幫助他們。

    回覆刪除
  4. 我的爸爸剛剛做了一個腸癌手術, 切除了一呎多長的大腸, 在深切治療部住了數日, 死過翻生, 現在除了定期要往醫院檢查癌細胞有沒有擴散, 還要定期check 血壓, 驗胆固醇, 驗眼, ...七十多歲的人, 帶著七十多年的傷痛.
    父親是一個多疑的人, 他很缺乏安全感, 對政治世情更加是恐懼逃避, 青年時的我對父親很是不了解, 覺得他與時代脫節, 沒有大是非的理想, 總是勸我時事莫理, 是非莫問, 有空閒時多休息 (活像一頭豬). 大學年代我大部時間在教會中渡過, 幹一些義工服務, 服務他人之餘很少了解自己的雙親.
    年紀漸漸大了, 對父親多了一份諒解, 透過閱讀書本和交談中的片言隻語, 知悉二戰時生活的辛酸, 國共內鬨走難時的艱辛, 共產黨清算時的恐佈. 母親突然的離逝. 是的, 他們這一代背負的生活擔子是我們戰後出生無法想像的. 是這些時代的歷史和個人的際遇形成現今的父親.
    生活是一個學習的歷程, 我需要學習接納我的家人, 縱使他的生活, 他的人生觀與我截然不同, 學習去愛, 學習去諒解, 學習帶上別人的眼境觀看世界. 母親於二十多年前不明不白的去世, 現在剩下老父孤身走那人生最後的一程, 我可以做的, 只是路上的一個同行伴者.

    回覆刪除
  5. 很感人的文章!大家總是在生死關頭才會清醒,發現自己對家人的態度確實有待改善。其實你真幸運,不會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沒錯!我們應該尊重自己的父母,即使你對他們有什麼不滿,都不應視他們為「眼中釘」或「過路人」,嘗試站在他們的角度一看,相信你會發現他們都是用心良苦的。

    回覆刪除
  6. 「珍惜身邊人」這句話,我們經常聽到。但是,做到的又有多少個呢?家人永遠在我們身旁默默地支持著,守護著我們。當我失意時,想到的亦只有我那溫暖的家。我知道擁有一個完整無缺的家不是必然的,因此我更懂去珍惜。

    回覆刪除
  7. 我和家河同學一樣...都有一個差不多的父親...我知道他愛我,可惜,卻從不知怎愛我。一直以來,他都以為我只要跟隨他的路走,就是最好了...其實他一點都不了解我,什至,他連我現在在那個班,讀什麼科都不知,卻以為自己都是對的..我真的想對他大吼:「不要自以為是呀!!!!」終有一天,我會的...

    回覆刪除
  8. 相信每個人也嘗試過在失去一些東西時才懂得珍惜。
    我也試過,以前常常埋怨父母不了解我,什至不知道怎樣相處。但如果沒有他們,我想我不會知道什麼是幸福。
    所以,現在我也會嘗試去從他們的角度想想,因為往往他們也是為我著想。而且,我不想將來當我失去他們時才後悔。
    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眼前人...

    回覆刪除
  9. 小明的文章很感人呀!尤其是這一句「因為,我是他的女兒。」從我懂事以來,我就很清楚爸爸很疼愛我和妹妹,把最好的給我們。他很緊張我們的成績,可是像我這樣成績平平的學生,不能給他一個驚喜,可是他總是說:「成績不好不要緊,只要開心地生活就行了!」我知道他其實很在意我的成績,只是不想給我壓力而已。有時候,我蠻恨他的,是因為他的古老思想。現在什麼年代呀?我都已經是個F.4女生了耶!偶爾跟朋友逛街有什麼問題?我知道爸爸是擔心我這個女兒才不想我外出,所以我還是很感謝爸爸呢!

    回覆刪除
  10. 小明的文章的確很有感染力,也很令人感動。
    以前總覺得父母對我好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小明的文章卻帶給我另一種的感覺。
    父母待我好不是他們的義務,但他們卻願意無條件付出,正因為這樣的無條件而令我覺得父母待子女好是他們的責任。但因為某一件事後,我明白到我要更珍惜他們也要比待他們比他們待我好,若不是的話,最後只會留下遺憾,所以還是那句,要珍惜眼前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