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讀來讀去都不入腦,唔通個天都唔鍾意我?

讀書如行軍遣將,非常講究策略和戰術的運用。
  1. 行動前目標一定要清晰:沒有一個將軍會貿然採取軍事行動,他一定要清楚知道今次的軍事目標是什麼。閣下讀書/考試的目標清晰嗎?試想一想自己咁幸苦讀書為了什麼,嘗試將成功的結果圖像化:例如擠身心儀的大學;獲得理想的職業;又或是簡單的想脫貧。影像愈清晰,它帶給你的動力愈大;反之,沒有前景,又或是前途灰暗莫明,誰又會拼命搏殺呢,攻心為上,為自己找一個目標(如文憑試2A2B 或 入讀大學),向著標杆直跑!
  2. 心態上有所準備之後,就要騰出時間。若論公平,上天給予每個人都有24小時,至於如何運用,運用後的果效似乎有雲泥之別。你有否預備足夠的時間温習:質與量同樣重要。開著電腦/電視來温習,效果大打折扣;太零碎的時間亦不足以進入温習狀態;身體疲乏那有專注的能耐。是否需要重整自己生活的節奏,找出合適的時段作備戰之用。
  3. 有目標,有時間,還要有材料。巧婦難為無米炊。現今的學生,讀書材料一籮籮,除課本外,還有WORKBOOK,工作紙,筆記,精讀,小測試題…,天曉得老師會出怎麼樣的題目,所以我們平時要有整理大量材料的能力,分門別類,個別工作紙用完一次就可以拜拜,有些精讀簡直就是書本的濃縮版,那小測本身就是老師們給你的貼士,開工大吉,你是否準備各樣材料呢?
  4. 目標/時間/材料都預備好,還要一個好的策略。包括
  • 配合學校的教學進度  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否則彼此干擾,兩邊不討好;
  • 養成問的習慣  坐著學是非常單向的學習模式,效果有限,問是建構自己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透過深思,發問,解答絶對可以提升你個人的學識;
  •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天清功課,預習,覆習,眼耳手口心腦齊齊出動,多一個官能刺激,多15%的記憶果效,世上天才畢竟只有少數,我們大部分人是要按一定的重覆温習去鞏固以有的知識;
  • 多針對考題做練習  書本很多材料是不會考的,輔助性的材料只是用來幫助你明白某個主題,如果你已經掌握了那個主題,這些輔助材料便不需要再看了;有些東西是很難出現在有時限的考試中,所以只需熟讀歷界考題,你已經成功一半了,餘下的,還是要親身去做試題;
  • 一枝竹易折變,幾枝竹斷折難 一個人很難堅持長時間走一段孤獨的路,但如果有多幾個伙伴同行,彼此扶持,心裏那團火也不易熄滅,這亦是杏園存在的價值;
  •  適當的獎勵  在人生的旅途上,通往終極目標的途中應細分若干小目標,當我們完成了一定的工作,例如小測合格,或整個星期都有温習,應該為自己鼓掌,給自己一點鼓勵,一些獎賞,可以吃點雪糕,添購漂亮而實用的文具,有了這些中途的加油站,我們肯定可以走得更遠;
    最後,緊記THINK POSITIVE, 永遠不要抱著一個未打先輸的心態,最怕同學未考就自我肯定說數學一定唔合格,原因竟然是我中學開始,未曾合格過,需知預言是會自我實現的,你愈是想會不合格,命運之神就會賜給你一中年胖子,大聲呼喊說我想合格,那麼你自然會朝著合格的道路邁進,革命不是首次就成功,羅馬亦不會一天就建起來,讀書考試也不會一帆風順的,只要目標清晰,向著目標,全力以赴,總有一天我們會得到掛在標杆上的獎牌的。

    8 則留言:

    1. 老師說的對,我們應定下清晰的目標,好讓自己能有動力跑下去,若找不到方向,倒不如像小學生一樣,考試考到某個標準就獎勵自己一些小禮物。

      回覆刪除
    2. 我們是時候努力了,若以經濟學和數學方面想,是絕對應該努力溫習的,試想想,現在辛苦三年,可能換到將來成功三十年五十年,是十分划算的,我們應該真的細心想想。

      回覆刪除
    3. 目標找到了,可卻該去哪裡尋找讀書的決心?
      決心不夠,就算向著標杆直跑,也可能中途停了下來...﹍﹉

      回覆刪除
    4. 決心,就是抱有熱切完成的爆發力,目標訂得太遙遠,決心很難長久維持下去,嘗試將大目標細訂為階段性的小成就,將學習生活慢慢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人始終是習慣的動物,只要將學習規律化,我們便冇需每時每天重新思索大目標,小成就等議題,三數個月(或者是一個測驗考試後才檢討調整自己的策略),舉一個小例子,我想學好英文,我可否規定自己一星期寫文500字,每週如是,我會否作出承諾認真做足英文功課,我是否能做到每週聽英文BBC新聞半小時2次...
      很高興你能多一點認識自己,為自己的未來籌劃.

      回覆刪除
    5. 自己的數學一直都不好,那就唯有靠補習和上課時盡量留心一點。
      可是數學的理論的總是聽不懂搞不清,當明白了一條題目後,
      下一條又會不明白怎樣做。我很滿意自己在各科的表現但唯獨是
      數學將自己拖累了。我知道數學只要做得多就會懂,但每當自己拿起
      書本/補充準備做時,都會解不了題目或是不會做,令自己十分之氣餒。

      回覆刪除
    6. 一直都想計劃好每一天時間的分佈,可惜每當想預習和溫習時都已晚上1時多,做功課所佔的時間實在太多了,當遇到不明白的題目時就會停滯不前,更會因此而拖累了這個時間表。
      快到測驗了,心情一直很緊張,一直在想會否不合格,雖然這樣想是會令自己更加緊張,無法做得更好,但有這麼多功課,還要溫書,真的有點困難,常常都要通宵溫書,這樣不但對身體不好,更會影響成績。

      回覆刪除
    7. 時間真是過得很多,下星期便測驗了。可是到現在書本還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這次測驗打定輸數。有時候給自已信心,但往往都是意料之外。經常都是有心無力,說要溫習,制定時間表,可是都不能照做,因為那份決心很快便消失。

      回覆刪除
    8. 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冇可能要求自己做超人,睡得少,做得多,狀態巔峰,鬥志激昂,步步尺七,但願我們有一顆向上,前進,改善的心,縱然是慢,只要目標清晰,持續改善,有朝一日,必達彼岸.

      祝各位每天愛自己多一些,因為你們真是很可愛.很良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