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6日星期日

結果是否這麽重要?

上星期日(30/11) 晨早五時半趕到青衣機鐵站,乘搭特別車到廸士尼門口參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慈善跑,今年為四川災民籌款,參賽者者特別多,三組(半馬/10公里/3公里) 共有八千多人參加,當天天氣很好,沿途景色甚美,可惜臨近16公里處發生不愉快事件.

話說三組賽事,7:00 先出發是半馬 (21公里),接著是7:45 10公里的出發,主辦單位安排欠妥善,致使半馬參賽者回程時剛好遇上10公里的參賽者,二者在速度上是有顯著的分別,我親眼看見部分不耐煩的半馬選手由於心急,出手推撞走得慢的10公里參加者,有一個頭髮斑白的婦人差點兒被推倒,心急的跑手,左穿右插於人群中,險象環生.不禁要問,結果是否這麽重要,其他人的安全和感受就不要考慮嗎?

抽身自問,跑手當然希望有一個好的時間,但是跑的過程更加重要,大家都熱愛跑步,希望更多的新人加人,一起享受和推廣這個有益的運動.而且當天大家都是本著做善事的心態來出席活動,為何妄顧他人安全,心只有自己.這個與運動的本質是否有點本末倒置.

最近學校有很多活動:班際球類比賽,音樂比賽,練歌,班衫設計,班房佈置,聖誕聯歡的食物安排... 我們很容易會迷失當中,事事以結果為衡量,這幾年也曾看過學生會選舉造成分裂,友誼比賽後同學間互相指摘,音樂比賽中攪手們的努力換來惡意批評...

換個角度,細心想一想活動的目的是什麼呢?於我而言,建立4A班作為一個團隊比拿甚麼冠軍重要,透過活動,讓同學個人得以成長發展比錦衣美食來得珍貴.

也許你會問:成敗定輸贏,過程是無人理會的,唔通你認為分數不重要?
我試圖回答:分數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一個見證,說明你在這個範圍認識有多深,天份有多高(或有幾低),擺上多少努力.50分對某人來說是一個成功的突破,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它代表一個失敗的烙印.不需要事事與人比較,只要在人生的過程,為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素質(誠實,熱誠,關心,勇氣,善良...) 而不斷耕耘,無悔矣!

3 則留言:

  1. 老實說,現今這一代的年青人以及小孩
    所做都一切最終都只是為著結果,
    對於沒有把握和理想的結果他們是不會做的。
    他們甚至會覺得「既然無著數,我睬你都晒氣」
    這種態度不僅出現在「日理萬機」的中學生身上,
    連新一代的小孩都抱著這個態度了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當我某天看見一個只有四、五歲的小女孩抱著這種態度時
    愈見得多就愈慨歎,香港的小孩為什麼一代比一代不可愛?
    正確來說應該是一代比一代更現實。

    回覆刪除
  2. 我認為無可否認結果是重要的,
    但過程往往比結果更為重要,
    沒有過程的支持,結果不會成立。
    就用數學作為例子吧,一道數是需要步驟配合的,
    假如只求答案,就算有了答案,這道數也會變得沒有意義,
    因為結果只是一個空殼。同樣地,享受過程比得到結果來得重要。做事只為求結果是膚淺的,
    我記得form3中文書有一課「釣勝於魚」,正正是印證著
    過程比結果重要這個道理。

    回覆刪除
  3. 個人認為,即使結果是多麼的重要,但沒有了過程,
    只會顯示出你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人罷了。即使你直接到了結果,但這個結果是下一個結果的開始,費多少力也只是徒勞無功。
    或者以一場戰爭來比喻吧。沒錯,打了勝仗或敗仗的確很重要,甚至是關連到大量的東西。但是不經過正確的戰略和戰術,怎能達到了一個完完整整的勝利呢?
    陳之藩先生寫的《釣勝於魚》中說到:「人生只不過是在不寧靜的水面旁空釣一場而已,那兒來的魚!」
    所以我們倒真是為後現代的年青一代擔心,以及再下一代的年青人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