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 80/20 法則,指的是:在原因和結果,努力和收獲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獲來20%的付出;80%結果歸結於20%的原因.
真的有點像我們所說的少勞多獲,這與我們常常說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點兒不協調,換過另一種說話角度:我們是否可以把寶貴的時間,精力,金錢投資在回報最高的地方.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同學英文78分,中文87分,生物22分,如果他想爭取下學期平均分一個長足的增長,他應如何部署自己的精力及時間呢?
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將來都有一個夢想,為什麼有些人愈走愈近,另一些人只剩下空想,致勝的原因是他走對了路,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投資在可以有所發圍的事情上.這些關鍵的投資讓你有美好的收成.
同學們,好好檢視一下你現在的生活,什麼是耗時多收獲少,當然收獲未必一定指金錢或分數,你日常工作學習中有那些是關鍵的少數,這些少數對你將來影響深遠,好好把握這致勝的少數.盡心盡性做好這基本的部分,將來你人生的發展方向就可以靠攏了.
2010年3月25日星期四
2010年3月20日星期六
陸運會的學習
陸運會是一個學習的日子 - 非一般的學習!
當天我見到參與比賽的同學, 為自己取得的成績欣喜若狂, 曉彤, 我恭喜你, 不是因為你得到的多少面獎牌, 而是見到你全程投入的樣子, 人生有投入, 回報自然來.
文昇, 長跑時面上總帶著自信, 你的信心來自平素有紀律的訓練, 世上沒有忽然的成功, 努力才是硬道理.
可茵, 頌恩, 詠晞, 詠琪, 麗思, 俞融 ... 平日並不是運動健將, 但我很欣賞你們肯突破自己, 走那1500米的賽道, 你們用行動告訴其他人, 只要肯嘗試, 我們會有突破自我的.
可茵, 詠琪 ... 見到你們積極的為啦啦隊吶喊, 為自己所屬的團隊盡力, 說明歸屬感是要以行動作為表率, 亦可視為行動是可以培養歸屬感的.
麗思 見到你忙碌地負責徑賽運動員報到的工作, 熱心服務, 我也為你感到驕傲.
寫文有一個好處, 它可以幫助我們把思緒整理, 發掘事物的意義, 你是否也可以分享陸運會中的得著呢?
註: 如有遺留你的名字, 請告訴我, 不要吝惜, 我會把你的名字, 成功經驗予大家分享, 好讓杏園成為互相鼓勵的團隊.
2010年3月13日星期六
都是錢惹的禍
無綫高層小生陳志雲被廉署調查, 成為近日頭條新聞, 本來香港廉署偶有大動作, 對政府官員, 商界人士進行調查並不算是什麼特大新聞, 今次傳媒對陳先生的興趣, 有很大部分源於陳志雲近年的知名度 及高調的社會菁英行為有關.
對陳志雲先生鏡頭前的演繹: 包括志雲飯局的主持 及《了解.關懷一百萬人的故事》的旁白, 處處顯出智慧, 同情 及 信心, 他不單是無線的高層, 亦是高調的素食主義者, 可以說陳先生克意為自己塑做出一個君子的形象! 拆穿了, 君子背後亦只不過是一個對錢財權力貪得冇厭之餓鬼而矣. 故事的發展與 中國小說<窩居> 中的宋秘書十分相似.
錢是唔是真是咁重要的呢? 支配別人 (權力) 又是否像吸毒一般的會上癮呢? 聴明人是否就不會犯大家都引以為戒的事呢?
對於錢,權,名, 我都想放輕些, 不是不愛錢, 只是不會為錢, 為權, 為名 出賣自己的核心價值. 但是自己又有什麼核心價值呢, 如果不流於 屋仔,車仔, 老婆仔, 仔女 這四仔主義, 人生又為什麽努力呢?
對於自己的女兒, 我都非常害怕她以金錢作為與朋友交往的一種手段:
我每星期給她250元零用錢, 用於午膳,小食, 小巴費等, 不算太多, 應該夠用, 但最近她其中一位好友生日, 我的女兒與另一位同學竟然合資180元購買一個靚靚紙巾套給朋友, (毛公仔太貴 3-400, 二個小女孩負擔不來), 但我與太太都很詫異, 中四生每人90元作生日禮物是否太昂貴, 禮物的情意是否需要用錢作衡量, 收禮及送禮是否己經成為一種不成文的社交禮儀. 還記得三十年前的我, 被教會好友要求夾錢買生日禮物 (一套名貴音響器材, 其實當年我們所有朋友也沒有一套正式的音響設備, 大家都是窮光旦 ), 我斷然拒絕, 只送他一個普通的杯子, 友誼也沒有破損, 如果他真的這麽小氣, 少他一個朋友又何訪, 但我的女兒就是沒有這種胆量, 所以她吃了四天面包.
我並不是心痛女兒吃面包, (不會餓死), 只是心痛及担心她以錢作為量度的單位. 真希望我是看錯了.
後記: 我們的朋友來自不同的家庭, 經濟能力各異, 我深信各位不會用社經地位去選擇朋友, 但是如果我們圈內人以互贈生日禮物 (還要是貴價的) 為維繫感情的手段, 是否擺出一副拒人千里的世俗玩恴, 來自基層的朋友又如何能安心與我們交往呢? 何sir 可能是多慮, 但防範未然, 總比心存介蒂好得多!
對陳志雲先生鏡頭前的演繹: 包括志雲飯局的主持 及《了解.關懷一百萬人的故事》的旁白, 處處顯出智慧, 同情 及 信心, 他不單是無線的高層, 亦是高調的素食主義者, 可以說陳先生克意為自己塑做出一個君子的形象! 拆穿了, 君子背後亦只不過是一個對錢財權力貪得冇厭之餓鬼而矣. 故事的發展與 中國小說<窩居> 中的宋秘書十分相似.
錢是唔是真是咁重要的呢? 支配別人 (權力) 又是否像吸毒一般的會上癮呢? 聴明人是否就不會犯大家都引以為戒的事呢?
對於錢,權,名, 我都想放輕些, 不是不愛錢, 只是不會為錢, 為權, 為名 出賣自己的核心價值. 但是自己又有什麼核心價值呢, 如果不流於 屋仔,車仔, 老婆仔, 仔女 這四仔主義, 人生又為什麽努力呢?
對於自己的女兒, 我都非常害怕她以金錢作為與朋友交往的一種手段:
我每星期給她250元零用錢, 用於午膳,小食, 小巴費等, 不算太多, 應該夠用, 但最近她其中一位好友生日, 我的女兒與另一位同學竟然合資180元購買一個靚靚紙巾套給朋友, (毛公仔太貴 3-400, 二個小女孩負擔不來), 但我與太太都很詫異, 中四生每人90元作生日禮物是否太昂貴, 禮物的情意是否需要用錢作衡量, 收禮及送禮是否己經成為一種不成文的社交禮儀. 還記得三十年前的我, 被教會好友要求夾錢買生日禮物 (一套名貴音響器材, 其實當年我們所有朋友也沒有一套正式的音響設備, 大家都是窮光旦 ), 我斷然拒絕, 只送他一個普通的杯子, 友誼也沒有破損, 如果他真的這麽小氣, 少他一個朋友又何訪, 但我的女兒就是沒有這種胆量, 所以她吃了四天面包.
我並不是心痛女兒吃面包, (不會餓死), 只是心痛及担心她以錢作為量度的單位. 真希望我是看錯了.
後記: 我們的朋友來自不同的家庭, 經濟能力各異, 我深信各位不會用社經地位去選擇朋友, 但是如果我們圈內人以互贈生日禮物 (還要是貴價的) 為維繫感情的手段, 是否擺出一副拒人千里的世俗玩恴, 來自基層的朋友又如何能安心與我們交往呢? 何sir 可能是多慮, 但防範未然, 總比心存介蒂好得多!
訂閱:
文章 (Atom)